定期進行婦科檢查是對女性健康的一種重要保障,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並解決潛在的婦科問題。 那麼,哪些婦科檢查項目是必須做的呢? 一、常見的婦科檢查項目 婦科常規檢查一般分為:外陰、陰道、宮頸、宮體及附件等檢查。 01 外陰檢查 醫生肉眼觀察外陰毛髮生長分布情況、皮膚色澤、是否有紅腫、破潰等,從而判斷發育情況,觀察是否有炎症、腫物等。 02 陰道檢查 醫生使用一些工具,查看有無潰瘍、紅腫、腫物等;觀察分泌物多少、性狀、色澤、氣味等。 03 宮頸檢查 一般包括TCT(宮頸癌篩查,即宮頸液基細胞檢查,是初步篩查宮頸病變的檢查)和HPV(主要檢測人是否攜帶有HPV病毒,並確定病毒分型和病毒定量)。 04 宮體及附件檢查 主要對子宮、雙側附件以及盆腔是否存在器質性疾病進行檢查,比如子宮肌瘤,卵巢腫瘤等等。 05 B超檢查 觀察子宮、卵巢及雙側附件區有無病變。分為經腹和經陰道兩種,有夫妻生活者多數通過陰道進行,可以提高準確性,又叫做陰超。比起婦科常規檢查,B超診斷疾病的途徑更多,對疾病的診斷更明確。 二、婦科檢查常見問題 沒性經歷需要做婦科檢查嗎? 即使完全沒有過性經歷,也是可能得婦科病的。 如果發現自己月經紊亂(周期變化、血量異常等)、白帶異常(量多,色異,異味等)、私處不適疼痛等就應該安排做婦科檢查了。 婦科檢查多久做一次? 過於頻繁或長期不進行檢查都是錯誤的做法,一般建議年滿20歲並且有性生活的女性,一年做一次。 什麼時候做婦科檢查較好? 一般建議在月經結束後3-7天做。 婦科檢查前需做什麼準備? 穿寬鬆易脫的衣服,避免連衣裙、靴子等; 經期不能做的檢查要注意避開時間; 檢查前三天不要有同房行為,停止使用藥物栓劑,防止對檢查結果出現干擾; 檢查前不要對私處進行過分清潔,正常清理外陰即可,更不要使用私處清洗液。 三、檢查報告上這些異常“不用”管 宮頸糜爛 即:宮頸柱狀上皮異位,多見於青春期、雌激素分泌旺盛的生育年齡婦女、長期口服避孕藥或妊娠期婦女,是正常生理變化,無明顯臨床表現,一般只要沒有不舒服,是不需要特別關照處理的。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,很多女性都可以和子宮肌瘤和平共處,相安無事,如果沒有不舒服,大多數不必處理,絕經後會自然萎縮或不再變大。 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的惡性風險率非常低,檢查出卵巢囊腫先不要着急,可以等一兩個月後再複查,如果複查時囊腫明顯變小或者消失,就是生理性卵巢囊腫,不需要處理。如果它一直存在,並還在生長,懷疑惡性或出現症狀時,就需要及時進行檢查診療。 以上僅代表一般情況,具體診療方案要以實際醫囑為準哦!
*本文內容不作為醫學診斷,僅供參考。
點擊「打開微信」進入微信,點右上⊕,粘貼ID,添加客服開始免費咨詢!